给塔克拉玛干沙漠“锁边”难在哪儿
致敬!塔克拉玛干沙漠被围起来了,锁边工程顺利“合龙”!
11月28日上午,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工程成功实现了“合龙”!历经40多年的持续努力,通过铺设草方格和恢复植被等措施,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——这个中国最大、世界排名第二的流动沙漠边缘,构建了一条超过三千公里的防沙屏障。
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延伸约3046公里。至2023年底,经过不懈努力,已在沙漠周边建立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带,它犹如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,保护着周边的自然环境.但还有285公里的困难区域如同难啃的骨头,是沙漠治理中的最大挑战。
但就在今日,这一难题得以圆满解决。在于田县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边缘,最后10米的沙地上,整齐地种下了宽100米的胡杨、梭梭、红柳和玫瑰幼苗,这标志着长达285公里的困难区域终于被绿色覆盖,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治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。
接下来,新疆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综合治理为核心,集中力量于关键区域,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,进一步扩大“合龙”区域的宽度,增强并提升锁边效果,致力于成为全国防治荒漠化的典范,为加强我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新疆的智慧和力量。给塔克拉玛干沙漠“锁边”难在哪儿

塔克拉玛干沙漠快要被“合围”了 就是说,中国人沿着周长三千多公里
塔克拉玛干沙漠快要被“合围”了。就是说,中国人沿着周长三千多公里的大沙漠,建起了一圈防护林,把沙漠给围起来了。
这防护林可太牛了!在风沙大、又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种树,那是极其困难的。但是咱们中国人就是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科研人员找来梭梭树、胡杨等各种耐旱、抗风沙的树,一棵一棵地试种,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树种。就说梭梭树,虽然长得不高,但是它的根特别发达,能扎到地下十几米深,稳稳地固定住沙地,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。
种树只是一部分,后续的养护更是一场长期战斗。当地老百姓自发组成护林队,每天在风沙里巡查。不完全统计,每年护林队走的路加起来能超过一万公里,就是为了保护好这些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树。而且,水利专家设计出了精巧的滴灌、微喷灌系统,既能节约用水,又能让树喝够水,让绿色逐渐在沙漠边缘生长起来。
这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,生态环境改善了很多。以前风沙经常到处肆虐,现在有了防护林的阻挡,沙尘天气减少了差不多四成,周边的空气质量也大大提高了。土地也有了生机,有些地方可以种草放羊,老百姓还多了一份收入。
在我看来,塔克拉玛干防护林是中国人坚韧不拔和聪明才智的成果。从种树、护林到生态变好,每一步都充满了奋斗精神。它不仅拦住了黄沙,也守住了我们对未来的希望。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,这片沙漠肯定会有更多绿色的变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