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树。
傍晚,在公交车上。
上车刷卡,下车再刷一次卡。如果不是看着上下车的人如此操作,我可能就忘记下车时再刷一次卡。
年轻人会主动给老人让座,包括很小的孩子。下车时,有人会主动帮携带行李的老人搬运行李车。尽管,帮忙的这位老人看上去只比那个行李车的男主人年轻几岁。尽管,帮忙的这位老人还是女性。
这些在路上的帮助,让人感觉很真诚。
随和,从容,淡定,这些从胡同里彼此见面打招呼的语气里可以了解。
其实,每到一个城市。喜欢走走这个城市的历史。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,每个城市有着越来越多雷同的地方,差异化越来越少。那些不同的地方,最终在于城市本身,它的前生往事。
南锣鼓巷,之前来过一次。印象是小吃街,这与西安的古巷街类似。
在车水马龙里行走,嘈杂的声音里混杂着人们对于这里的眷恋,一遍一遍地从入口到出口。南锣鼓巷的胡同里,每天都是忙碌的,热闹的。
不喜欢热闹的人,总会从人群里走丢,慢慢地踱到僻静里的角落。透过人流的缝隙,我喜欢看道路两旁的老树。暮色的薄雾下,老树黝黑的树干在夜里散发着光。树皮的斑驳,枝干的光秃,丝毫不影响它在严冬里的生命力。这些老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树上带有编号。我曾试图去搂抱它,还是环绕不了它生命的宽度与广度。我想,趴在它的身体上,听听它的心跳。我想,把我的心思跟它倾诉一点点,或是一点点地倾诉。面对着它,我就是如此想的。
从南锣鼓巷到北锣鼓巷,再到景山东街,景山北街,地安门内大街,这些老树随处可见。沿着这些胡同,我走了两天的路程,都不曾走出它的视线。南来北往的人,一世一世的,一朝一代的人,总有几个如我般,与它并肩走着,亲密地走着,走成了平行的一条线。
(交通导航:北京南锣鼓巷)